粮食生产田管新模式 产业发展新业态——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释放农机服务新活力 |
||||||||
|
||||||||
谁来种,怎么种,种什么是当今农业发展的焦点问题,在肥城,一种新兴模式正在悄然兴起,给出了三个问题的完美答卷。肥城市探索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打造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致力于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和服务创新,以农业机械化服务为引领,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优势农业生产主体、要素、资源优化整合,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助力农业“增收”。 “我们现在年龄大了,没时间和精力管理土地,多亏了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让我们有了更稳定的种植收入。”肥城市安驾庄镇蔡家颜子村的村民汪新胜说。从地龙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了解到,该合作社在原有基础上成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围绕粮食做文章,实现粮食作物耕、种、管、收、粮食烘干、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全程一体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综合服务协同统一开展。“我们引进种植小麦新品种,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及益海嘉里粮食加工企业强强合作,实现了以服务基地为纽带,产学研、产供销合作模式。
辐射带动周边200多家种粮大户进行订单种植,建成万亩标准化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年产优质小麦6000多吨,平均每公斤比普通小麦增收0.4元,亩增收200多元。肥城市地龙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是泰安市农机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推进的缩影。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优势,促进土地、资金、农资、信息、劳动力等农业产业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合理聚集、高度融合,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体系,打造了集“作业、加工、储运、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综合体,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实现粮食生产降成本、提效率、增收入。
农机农艺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为服务“增能”。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聚焦耕、种、管、收四个环节,重点推广应用深耕深松、精量播种、智能配肥、精准施肥施药、水肥一体化、高效植保、低损收获、秸秆还田离田、粮食烘干等九项先进农业技术,集中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现粮食生产降成本、提效率、增收入。三夏期间,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采用秸秆综合处理技术以280元/吨—530元/吨价格统一出售,从田间到厂间,实现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增加农业生产收益。信息技术有力运用,推动服务“增能”。肥城丰通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搭建智慧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社会化生产服务平台,在气象监测、病虫害防治、人员调配、仓库使用等方面提供数字化管理,为农业插上现代化翅膀。肥城旭东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依托5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着力打造“神农农机”信息化管理主平台,积极探索推广“共享农机”等网约服务模式,实现农机精准作业、远程监测、服务调度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全程机械化、推动作业统一化。产业市场有机衔接,实现产品“增值”产业市场有机衔接,才能实现产品“增值”。 地龙农机合作社打造综合农事服务,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延伸信息化服务链条,推动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畅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发展应用直供直销、电子商务,尝试直销配送、认购式销售,推动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全力推动石磨面粉、全麦煎饼等泰安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和品牌打造,,进行品牌培树,全力推动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提升农业服务效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农机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乡村兴。 放眼‘十四五’,我市农机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规范化培树,持续扩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覆盖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建立配套齐全、全程作业、服务全面、便捷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