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比武”促减损,颗粒归仓助丰收!泰安市“三夏”农机化生产现场会举行 |
||||||||
|
||||||||
点击播放视频 最泰安讯 芒种过后,夏收工作按下了“快进键”,一场小麦抢收“会战”在泰汶大地打响。6月6日上午,山东省“潍柴雷沃杯”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暨全市“三夏”农机化生产现场会在肥城举行,此次比武活动,进一步规范节粮减损操作技能,减少粮食在收割环节的损失。截至6月6日,我市麦收过半,已收小麦144.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50.9%。 眼下,泰汶大地上,金色的麦浪随风翻滚,沉甸甸的麦穗颗粒饱满,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6日9时30分,在肥城安驾庄镇地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田里,10辆收割机并排停放。当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开始的指令下达后,机手们驾驶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收割机驶过麦田,“吞”下沉甸甸的麦穗,“吐”出金灿灿的麦粒。仅用十余分钟,机手们便完成了各自区域的收割任务。裁判员开始对机收情况进行统计。 现场观摩环节,搂草机、打捆机、高性能玉米播种机等农机具进行了现场展示。“机收是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之战,现场展示的这些装备特点突出,场地适应性非常强,我们回去也准备深入研究,进行设备更新,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现场观摩的一位合作社负责人说。 经过裁判员的仔细核算,大比武结果现场揭晓。来自肥城市荣祥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冀柱祥获得第一名,机收损失率为0.618%,展现出了比较高的机收水平。作为一名机手,他有着12年的驾驶经验,熟练掌握机器保养、维修、收割等各项技能。“粮食是宝贵的,只有熟练掌握设备性能,才能提高机收效果,降低机收损失,确保颗粒归仓。”冀柱祥说,现在农机设备不断更新,收获效果也不断提升,他们也将持续学习新技术,使用新装备,为农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从2021年起,山东省每年组织小麦、玉米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通过比赛营造“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氛围,为保障粮食安全作贡献。 “做好收获环节减损工作,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确保农机具运行状态良好;二是要提高机手的操作技能,机手操作技能越高,机收损失率就越低。”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易说,泰安和肥城的农机化工作开展富有成效,推出了许多典型,摸索出了很多经验做法,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也将在全省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泰安市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民介绍,近年来,泰安持续开展粮食机收减损大宣传、大比武、大培训活动,努力把机收环节损失降至更低。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76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77%。 我市农机部门将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作用,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化、低损高效机具。积极鼓励广大农机手应用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农机化作业质量和效益;加强技术培训,做好农机装备检修和使用指导,确保上阵机具技术状态良好;推进损失数据监测,在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县,随机选取机收地块开展损失监测,分析评估监测数据,针对问题制定机收减损对策,确保正常作业条件下小麦机收损失率逐年降低;强化宣传引导,以县为单位就地就近开展机收减损比武竞赛,以赛促训、以赛提技,推动机收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小麦机收作业顺利开展,为夏粮收获奠定基础。记者从泰安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了解到,目前,我市夏收夏种工作进展顺利,截至6月6日,我市已收小麦144.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50.9%;玉米已播面积66.74万亩,占意向种植面积的25.2%;大豆已播面积1.02万亩,占任务面积的3.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