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农机推广

肥城市农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7-04-17 09:34 信息来源:泰安市 浏览次数:

近年来,肥城市农机部门立足实际,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落实各项农机化工作措施,实现了农机化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该市农机部门坚持立足大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新农机的理念,始终把农机推广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而农机推广人才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机技术进村入户的主要渠道,是农机技术推广的载体,是知识和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和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国家科技兴农的依靠力量。因此,抓好基层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

一、基本情况

1.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和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肥城市共有14镇街农机推广机构,其中,乡镇管理为主的机构有14个,无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镇街农机推广机构;全额拨款的机构有11个,差额或自收自支的机构有3个。具有独立办公场所的机构有8个,没有独立办公场所的机构有6个;无交通工具。

全市现有镇街农机推广技术人员29人,其中,无正高职称,无副高职称,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3人,无职称人员19人;无研究生学历,大学学历6人,大专学历11人,中专学历7人,高中及以下学历5人。

2.农机推广机构编制、岗位设置、人员招考(聘)等

目前,14个乡(镇、街办)级农机推广机构设置总编制人数43人,实有农机人员29人,在编在岗人员11人,在编不在岗人员1人,不在编在岗人员17人。现有农机推广人员具有农科相关专业的有13人,其余16人均没有农科相关专业,近5年来也没有新招聘人员。其中,50岁以上的13人,4049岁的12人,3039岁的4人,29岁以下的没有。全市农机推广人员中,100%工作时间或精力用于推广工作的有19人,80%以上工作时间或精力用于推广工作的有5人,60%-80%工作时间或精力用于推广工作的有1人,30%-60%工作时间或精力用于推广工作的有1人,30%以下工作时间或精力用于推广工作的有1人,无时间或精力开展推广工作的有2人。

3.农机推广人员培养使用、管理、考核等机制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农机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加之没有招聘农机专业相关的大学生,造成乡镇农机人才断档,人才储备严重匮乏,直接影响农机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乡镇农机人员的编制隶属乡镇政府管理,分配工作种类多、数量大,多为身兼数职,影响了农机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农机推广机构工作经费、农技人员工资待遇保障落实情况

目前,乡镇级政府只拨付农机站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基本福利,无其他工作经费。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主要通过组织召开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咨询、典型示范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都需要推广经费的支持,但是由于近几年镇财政资金比较紧张,且多数用于发展经济支柱型产业或改善民生,用于农机推广的经费较少甚至没有,严重制约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发展。目前仅靠市、县两级农机部门组织开展宣传推广普及活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难度较大。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基层农机推广急需相关财政经费的支持。

5.在奖励激励、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出台的政策

由于乡镇农机推广人员构成复杂,现有相关奖励激励、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政策适用性不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相对困难,也无其他相关激励政策。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不完善。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办公场所不稳定。由于过去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均由当地政府管理,特别是前几年乡镇合并,不少农机办公场所及农机资产被当地政府挪用、挤用或变卖。加之乡镇一级农机推广人员少、待遇低、没有固定地点,影响了推广工作的经常性开展。

二是农机推广工作机制不健全。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工作分配多,人员构成复杂,人事归乡镇政府管理,业务归对口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农机推广人才储备不充足。在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中,对农机推广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科技示范推广大户、农机专业户等农机推广服务对象迅速发展,农机技术人员的引导、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全市14个镇街农机推广技术人员仅有29人,人员不足且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

四是农机推广服务水平不够高。一些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知识陈旧且缺乏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远不能适应当前农机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现有农机推广人员呈逐年老龄萎缩趋势,知识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不足,且人员只出不进,新生力量薄弱,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严重影响推广工作正常开展。

五是农机推广工作经费投入少。主要是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重视不够,财政对农机化推广工作的相关经费投入政策落实不到位,大部分财政只安排县、乡推广部门的人员基本工资,没有推广工作经费,致使很多工作难以实施,进而影响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以深化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核心,以激活运行机制为主线,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机制,提升队伍能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服务效果,加快形成不同地域、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持续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机制和模式,推动全市农机技术推广整体工作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深化体系改革。持续推动和深化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程,巩固改革与建设成果。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根据公益性职能和任务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五有”(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独立的办公场所)公益性基层推广体系,真正发挥好在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强化农艺农机结合,进一步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机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市、镇街、村农机技术推广示范网络。建立县级农机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参与的三方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农技推广成效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业绩,强化服务效果。

三是夯实人才基础。着力解决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断层和知识更新慢的问题。增加县乡农机推广人员编制和农科专业人才招录,扩大基层农机推广队伍人员;强化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岗位教育、知识培训及更新,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开展培训;鼓励一批专业素质高、立志献身“三农”的高校农机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改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升推广服务水平。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明确工作目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以现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重大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合力;以服务当地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机械化关键环节为导向,强化农机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在关键季节、农业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环节和农民有需求时,及时迅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五是强化财力保障。以“加强农机推广队伍,优化农机推广环境,培植农机推广体系”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县、乡两级财政对公益性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把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努力提高基层推广工作人员待遇,重点扶持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农机化信息建设、改善农机推广条件、完善农机推广手段、增强农机推广服务功能。(肥城市农机局 杨阳 陈云鹏)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